> 文章列表 > “死恨无情江水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死恨无情江水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死恨无情江水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死恨无情江水”出自宋代邵某的《清平乐》。

“死恨无情江水”全诗

《清平乐》

宋代 邵某

阿朗去日。

不道长为客。

底事桐庐无处觅。

却得广州消息。

江头一只兰船。

风雨湘妃庙前。

死恨无情江水,送郎一去三年。

《清平乐》邵某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清平乐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,作者是邵某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清平乐

阿朗去日。

不道长为客。

底事桐庐无处觅。

却得广州消息。

江头一只兰船。

风雨湘妃庙前。

死恨无情江水,送郎一去三年。

中文译文:

阿朗离去的日子。

不知道他长久作客。

桐庐的事情无处寻觅。

却听到了广州的消息。

江头有一只兰船。

风雨中在湘妃庙前。

我死心地恨那无情的江水,它送走了郎君已有三年。

诗意:

《清平乐》描述了一位女子思念远行的郎君的心情。诗中的女子名叫阿朗,她不知道郎君离开后的下落,心急如焚。她在桐庐寻找郎君的消息,但却无处可觅,直到她得到了来自广州的消息。她在江头看到一只兰船,在风雨中静静地停在湘妃庙前。女子满怀死心地恨着那无情的江水,因为它已经将郎君送走了三年。

赏析:

《清平乐》以简短的词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思念之情。诗中的女子对郎君的离去感到焦虑和不安,她渴望得到有关他的消息。诗中的兰船和风雨增添了一种忧愁与凄凉的氛围,表达了女子对郎君的深深思念和对分别的痛苦。最后两句“死恨无情江水,送郎一去三年”,表达了女子对江水的愤恨,因为它无情地将郎君带走,让女子与郎君分隔三年之久。

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,描绘了女子对离别的郎君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江水和岁月的不满和愤恨。它展示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感情表达能力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深沉而寂寞的离别之情,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珍视和渴望。